1978年的《顺德县大良公社地图》【档号:78-I1.1-008-012】
对比之下,当时的大良与现在差别比较明显,我们着重看几个地方。
一是桂畔海。除了桂畔海以北与伦教的边界有所变化外,旧地图新松、新滘那段河道的形状有些怪异。上游从伦教新民进入新滘的一段本来是比较宽阔的,但从新滘分叉后新滘至新松的那段河道反而比大良河要狭窄得多,及至进入北区边界时突然一个90度转弯,又开阔起来。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一段狭窄的小河只是新松涌,真正的桂畔海在其北面,但那一段被截成一个个的鱼塘了,所以地图上看不到。那时候105国道边有一个“新滘大塘”,甚为宽广,其实就是堵塞桂畔海的河口“围海造田”而成的。直至1990年代末,这些鱼塘才被挖开,重新恢复那一段桂畔海的面貌。
1978年《顺德县大良公社地图》中的桂畔海东段【档号:78-I1.1-008-012】
桂畔海东段现状截图【来源于顺德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】
桂畔海当初“围海造田”的不只是西段,如今天悦湾附近一段河道仍然有突出水面的“小岛”,就是原来塘基的遗迹。
1978年的桂畔海由北至南流至顺峰山后,改为东南向直奔德胜河。本世纪初建设顺峰山公园时,将靠近顺峰山的那段扩宽,形成如今的桂畔湖,同时在其北边和东边开挖出桂畔海流向苏岗水闸的通道,也就是今日八坊河的东段。
桂畔海天悦湾附近河段突出的土块【2017-08-09】
二是顺峰山。那时顺峰山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地区,设置有顺峰山林场。广中公路从新滘进入大良后沿大良河东岸而行,至金桔咀桥进入顺峰山地区,今天的金沙大道就是当年的广中公路顺峰山路段,那时道路只有几米宽,两边没有住户,山林稠密,遮天蔽日,凉风习习,晚上没有路灯,人们经过时难免有些胆怯。穿过山林之后就进入顺峰山南边的县属工厂区域,有顺德糖厂、水泥厂、玻璃厂、造船厂、冷冻厂、陶瓷厂、酒厂等,晚上机器轰鸣,灯光闪烁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1978年《顺德县大良公社地图》中的顺峰山附近【档号:78-I1.1-008-012】
顺峰山附近现状截图【来源于顺德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】
现在新城区的位置当年是顺峰山东南的一片禾田,比较偏远,虽然北面有一条良范公路,但只是简易的土路,在金桔咀入口处坡陡路窄(今宝林路宝林寺侧门段),路面凹凸不平,自行车也难以通过。
1978年《顺德县大良公社地图》中的五沙【档号:78-I1.1-008-012】
五沙现状截图【来源于顺德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】
三是五沙地区。那是顺德在番禺的飞地,是大良的“西伯利亚”,虽然有一条五沙公路,但有李家沙水道阻隔,当地百姓宁愿去番禺大岗镇趁圩也不愿往大良走。那儿有5条自然村,村民都是沿河而居,其中最靠近番禺的沙坑村最年轻,是1953年从南海搬迁过来的。五沙除了禾田外还有一个县属的甘蔗试验场,在今德胜电厂附近。五沙大米和五沙黑皮蔗都是比较出名的农产品。现在五沙是连片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,当年农村的痕迹已很难找寻了。